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3月22日] 历史上的今天

邮票法案:美国诞生的催化剂

英国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在1765年的一个关键事件中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邮票法案的通过引发了广泛的不满,为最终导致美国革命和新国家诞生的火焰提供了燃料。



1765年是英国与美洲殖民地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在那一年的3月22日,英国议会通过了邮票法案,这项法案对报纸、法律文件和扑克牌等印刷材料征税。税收的目的是为在美洲殖民地的英国军队提供资金,这些军队在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之后壮大了。然而,邮票法案在殖民者中极不受欢迎,他们认为这侵犯了他们作为英国臣民的权利。

日益加深的分离感

邮票法案的通过引发了整个殖民地的广泛抗议和示威活动。在波士顿,一个自称为自由之子的抗议者团体悬挂了邮票法案的主要拥护者安德鲁·奥利弗的肖像,并在后来洗劫了他的家。其他殖民地组织抵制英国商品,甚至有些殖民地威胁要从英国帝国中脱离出去。这一系列事件加剧了英国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紧张关系,为美国革命的最终爆发奠定了基础。

美国身份的形成

虽然邮票法案最终在1766年被废除,但损害已经造成。殖民者已经将自己视为与英国人截然不同的民族,并拥有自己的利益。邮票法案的通过有助于巩固这一身份,为更大的冲突奠定了舞台。邮票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塑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与其前殖民地主人的关系。此外,它突显了英国与殖民地之间日益加剧的政治和社会分歧,最终导致美洲殖民者渴望独立和自治 - 美国革命。

你知道吗?

英国帝国曾如此辽阔,以至于人们常说“大英帝国日不落”。这个说法用来描述帝国的全球影响力,因为它在不同时区的领土上拥有领土,确保太阳总是在它的领域内的某个地方照耀。然而,美国革命和随后的美国诞生标志着帝国衰落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和领土为争取并获得独立而战,最终导致曾经强大的英国帝国的解体。太阳最终落在了帝国身上,但其历史影响和遗产仍然继续塑造着今天的世界。

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

[3月20日] 历史上的今天

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言难尽,功过参半


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也是第一家发行股票的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奠定了现代法律制度的基础,但同时也推动了奴隶制和殖民主义。

荷兰东印度公司(VOC),成立于1602年,在全球贸易和殖民主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旨在促进与东印度群岛的贸易,控制香料贸易,并在整个地区建立贸易站和殖民地。然而,它的影响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力,其复杂的遗产至今仍然是学术研究和讨论的主题。

吹爆 — 法律创新和法治

VOC引入了法律判例制度,这有助于确立法治并为全球现代法律制度奠定基础。VOC法律创新的一个例子是1609年建立的巴达维亚高等法院,其裁决成为公司管辖范围内其他法院的判例。正如历史学家扬·吕滕·范·赞登所指出的,巴达维亚高等法院在塑造公司治理和欧洲商业活动方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对全球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踩爆 — 奴隶制和殖民主义

VOC参与奴隶贸易,特别是在开普殖民地,对全球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开普殖民地成立于1652年,依赖于从马达加斯加、印度和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进口的奴隶来支持其发展。这些奴隶的强迫劳动和严酷待遇导致了悲剧性的文化融合,他们的后代,被称为开普马来人或开普有色人种,至今仍在诸如美食、语言和建筑等方面影响着现代南非文化。VOC历史上这个黑暗篇章凸显了殖民主义的复杂和痛苦遗产,提醒我们追求财富和权力的人类代价。

你知道吗?

郁金香狂热是17世纪(约1636年至1637年)荷兰共和国的经济泡沫,以郁金香价格的迅速通货膨胀和随后的崩盘为特征。在投机交易的推动下,郁金香成为了备受追捧的商品,一些稀有品种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狂热在1637年达到顶峰,但泡沫破灭后,价格暴跌,导致许多投资者陷入普遍的经济困境。郁金香狂热常被认为是经济泡沫的最早例子之一,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关于投机的危险和市场非理性行为潜力的完美案例和警示故事。

[3月21日] 历史上的今天

冷战的延续,奥运赛场上的相见与不见

1980年,夏季奥运会在莫斯科举行。苏联在比赛中轻松制霸,共获得195枚奖牌(80金,69银,46铜),其盟友(东德、保加利亚和古巴)在奖牌榜上获得前四名。被视为美国盟友的意大利名列第五,获得36枚奖牌(8金,3银,25铜)。

相反,美国则没有参加。3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宣布,美国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作为对苏联实施经济制裁的补充 - 原因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结果,有65个国家加入抵制行动。但还是总共有80个国家选择参加比赛。

简要入侵历史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这在冷战时期具有重大意义。苏联为支持喀布尔的共产主义政府而采取行动,该政府正面临着来自被称为穆加希丁的反共产主义叛乱分子的不断攻击。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苏联的干预视为国际法的违反和侵略行为。作为回应,美国向穆加希丁叛乱分子提供军事和财政支持。苏联在经历十年的占领和重大损失后,于1989年最终撤军。这场冲突导致了激进伊斯兰团体的崛起,包括后来在阿富汗掌权的塔利班。同时美国对穆加希丁叛乱分子的支持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其中一些团体后来针对美国发动了恐怖袭击。

苏联怎么看?

苏联认为抵制奥运会是试图破坏其政府合法性的企图,认为这是美国孤立和削弱苏联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苏联为捍卫阿富汗入侵辩护,认为保护喀布尔的社会主义政府免受日益严重的叛乱是必要的,并辩称国际社会无权干涉其内政。此外,苏联还指出了美国在其他国家的干预行为,例如越南和智利。

你知道吗?

尽管由于对纳粹政府在阿道夫·希特勒领导下的政策和侵犯人权行为的担忧,美国对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存在很大反对意见,但美国并未正式抵制比赛。在此届比赛中,美国赢得了56枚奖牌(24金,20银,12铜),在奖牌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德国获得了89枚奖牌(33金,26银,30铜)。

2012年8月1日星期三

如何看待此次伦敦奥运羽毛球选手被取消资格一事?

北京时间8月1日消息,昨天在伦敦奥运会女双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河贞恩/金 旼贞与印度尼西亚选手波莉/乔哈里涉嫌放水,被国际羽联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 原因是违反了羽协球员比赛规定4.5与4.16章节中有关“球员必须在比赛中发挥全力,不违反体育精神去比赛”的规定。
消息原文

我觉得这个明显就是借机处罚,平息观众的怒火。的确,我承认,不尽全力,不认真打,观众的票白买了,看不到好看的比赛。但是这是比赛,不是表演。运动员来奥运是争夺金牌,不是打比赛给花钱买票的观众看的。要是你花钱请人来比赛,人家不好好干,你有理由生气。但是这个比赛是运动员参加奥运争夺金牌,怎么安排,怎么打是人家自己的事,观众没有理由说三道四,指责运动员。(补充:有这么个说法,因为观众不满,那么就影响赞助商,进而影响羽毛球赛事在奥运会的生存。本来就传说羽毛球要被奥运会取消,因为西方国家没什么人关注这个,强队都在亚洲。所以观众一不满,国际羽联马上就行动了。注意这里,是国际羽联的处罚决定,不是奥组委哦!因为他们害怕不平息观众怒火,不做表示,奥运会要取消羽毛球就更有说法了。具体出处就不引用了,就当道听途说吧。)

此外,媒体大多批评运动员违反奥运精神。援引那个谁顾拜旦提倡奥运“重在参与”,“不是为了金牌”的话,这次羽毛球运动员就被贴上了道德有问题的标签。我想说,这些媒体就是双重标准。他们一说谁谁谁厉害,就是获得了多少金牌,多少奖牌,很少是因为谁谁多么参与。外国对比赛有句话:If you are not the first,you are the last。游泳的Phelps因为获得那么多奥运金牌牌而被称为“最伟大的奥运运动员”。

奥运比赛,口号喊得响,重在参与,最好世界各国都参与,得不得牌没关系。但看看实际情况,你只见奥运每个比赛每个项目都颁奖金银铜牌,却没有每个项目都颁奖什么“最佳参与”,“最佳拼搏" (当然,历史上也偶尔有特别奖。记住,是偶尔!)记得在悉尼奥运会上某项游泳预选赛上,一个选手差点游不完全程(因为他刚学游泳没多久,是在酒店游泳池练习的,因为国家不行)。结果,他只能被当成笑料上电视。怎么没见奥运会大力推荐他,以他为榜样宣传?人家可是全力参与啊,不会游泳都来了!可见,其实奥运根本就不是什么重在参与,而是重在奖牌。

然后,对于这个规则“球员必须在比赛中发挥全力”,我觉得本身就有问题,难道不发挥全力就不行了?按这次处罚羽毛球运动员的标准,是不是只有不发挥全力就取消资格?那这样美国队打篮球,不是该直接取消资格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全力打啊!!而且,再说了,这羽毛球小组赛3场,我前两场全力以赴,所以第三场不论胜负已经铁定出线。为什么还要浪费体力去打第三场?金牌不会颁给最努力的选手而且最好获胜的选手。

让我们回到2008,男子100米跑,决赛。你不见bolt在最后10米时就明显减速,还东张西望,捶胸庆祝?试问,这不是违反了”球员必须在比赛中发挥全力“那条规则,怎么不看国际田联来处罚?不见观众唾弃,说他不认真跑完全程?相反,全球人民都感叹,这丫实在是太强了,实力出众,居然跑到最后还可以放松!假如把100跑的前90米比成羽毛球小组赛的前两场,最10米看成是最后一场。那么bolt和这次羽毛球选手是多么的相似,前面太牛所以后面无需努力。可惜,结果大相径庭。

回头再谈观众的感受。的确,花钱没看到好比赛是可惜。但我觉得这事不能怪运动员,因为本身小组赛制就注定了最后一场比赛可能是鸡肋(因为有人已经提前出线)。为什么只是处罚合理利用规则的运动员,而不去处罚那些无脑制定这些比赛制度的官员?他们才是这种现象的始作俑者!你们买票钱可是给奥委会,不是给运动员啊。

今天,这个羽毛球因为不好好打,就被千夫所指。我觉得是不对的。咱不谈奥运精神,只说体育比赛,这样的例子(不尽全力,或者不浪费不必要的体力,再或者在合理规则下安排战术)在各个体育运动中有很多,大家都觉得合理。以下列举三个:

1.2012,wembley,男子网球决赛。费德勒VS英国的莫雷。我看费德勒经常好多球就不去全力抢救,明显是想节省体力啊。那莫雷,每球比争,经常飞身打滚。按此说法,岂不是莫雷比费德勒更应该获得冠军?可惜不是,没人会说费德勒没有每球必争,只有人说他合理安排体力,更好的控制比赛。为什么此次运动员因为已经出现就想保存体力就不行了呢?我全力打,万一受伤了,岂不是影响后面的淘汰赛,自作孽?

2. 足球。多少世界大赛,每当小组赛两战全胜铁定出线后,球队就往往派替补出战第三场,让主力休息,来打好淘汰赛。俱乐部打欧冠,如果小组出线,他们就让二线队打剩下的小组赛。甚至还有为了打淘汰赛放弃一些联赛(上替补)。这样的比赛往往打得和沉闷和平庸,甚至会输球。确没听说哪个队因为这个被取消比赛资格,或者球迷要求退票。为什么这次比赛观众就不满了呢?

3. F1。假如某车队某站获得了1,2名的发车位置。那么战术基本就是,第一名全力跑快。第二名尽量放慢速度,压制后面的车,让第一名的自己队友能跑出更多的领先时间。另外,在比赛中,同一队的车手更具情况让车(提高某人积分)等各种车队战术,都是比赛的看点。为什么今天这个羽毛球根据比赛进程选择对手就是欺骗而不是战术选择了呢?


所以,我认为,这个处罚本身就是一场闹剧。自己规则有漏洞,还不给人家利用。要我说,选手可以在比赛开始就说我腿有伤,这场比赛认输,直接准备淘汰赛(如果规则允许)。根本就不要打这第三场。

君不见,多少人利用法律漏洞,少缴税款。比起利用比赛规则,那些才是值得媒体关注和大书特书的吧?

以下白岩松和李永波的观点,也值得参考:
白岩松:规则漏洞不是道德问题 脑子进水才会拼
李永波采访 (在中国代表团放弃上诉后,李永波道歉称自己没搞透规则。我相信他不是没搞透比赛规则,而是其他国家对待中国羽毛球的态度的规则)。
再补上这个观点,我觉得这个才是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可惜为什么媒体都愿意指责运动员,而不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呢?
要更深层次认清女双事件

补充,新的材料:
英国在1948年奥运赛艇比赛故意输掉比赛以避开丹麦(BBC专题纪录片回顾夺冠历程)
2012奥运日本女足故意打平以获得小组第二(国际足联说不调查)
更加说明这次对羽毛球的处罚不是什么规则,而且某些组织的作秀和故意打压中国。

再补充,刚看了New York Times的两篇文章,其实美国的态度也很公正的:
Olympic Ideal Takes Beating in BadmintonLosing Can Be a Winning Strategy